运城和风心理咨询

运城心理咨询

为什么复学的孩子又窝在家中了?

素絮和风    2021-12-18    655

曹妈妈又焦虑了……

还是为她那18岁的儿子,她儿子从去年被医院诊断为抑郁症到现在已经快一年半了,她说刚开始她以为一两个月就能去学校了,所以她那时候还不是很焦虑,每天及时叮嘱儿子吃药,吃了三个月药,孩子情绪确实好多了,但就是不去学校。

经过几次和儿子的”交锋“,曹妈妈无奈自己走进了心理咨询室,她想求助心理咨询师来说服儿子去学校,但心理咨询师告诉她:孩子出问题,根源在父母,只要父母调整好了,孩子自然就好了。

曹妈妈开始在一周一次的长程咨询,她说自己变化挺大的,但有一点时不时让她睡不着觉,那就是儿子的上学,她看到儿子可以和同学聚会,可以和朋友电话聊天,和父母也算融洽,但就是不去学校。

每隔一两周,曹妈妈就有一两次失眠,整夜睡不着觉。和儿子也为此发生过几次大的争执,每一次争执后,儿子就把自己锁进房间不出来,甚至连饭也不吃了,曹妈妈又吓坏了,赶紧给儿子道歉,告诉他,他不去学校都随他。

这不,前天她又为去学校的事和爱人干了一架,她认为是爱人那种拖延的性格影响了儿子。曹妈妈说,只要儿子去学校,才能说明他的抑郁症好了。

孩子去了学校,他的心理问题就好了吗?

很多患上心理问题的青春期孩子妈妈都有这样的执念:孩子只要在家里,那就还有病,只要孩子去了学校,那就说明好了。她们把去学校和没病画了等号。

在我接触到了案例中,有很多孩子复学了又回来了,只要学校里有个风吹草动都可能是让他们再次抑郁发作的信号。他们并没有”好“。

孩子去了学校,也不等于他的心理问题就好了,孩子不去学校,也不能说明孩子的心理问题就还很严重。

那到底什么时候才能去学校?

有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第一个条件是孩子主动去学校。如果孩子坚决不去,家长威逼利诱,通过拿钱交换去学校,通过断网断粮的方式逼迫孩子去学校,甚至是和学校的老师一起骗孩子去学校。这样的方式,你很快发现无效,孩子要么窝回家更严重了,要么彻底和父母决裂。上次就有一个案例,那个男孩要求租房子为由去了学校,但是只去了一周,孩子就把房子的钥匙换了,不让父母进去,他一个人住。

第二个条件是学校环境包容。这一点非常重要。很多父母认为学校就是教书育人的地方,学校的环境肯定是适合孩子的。学校固然确实是被定义为教书育人的地方,但是不是所有的学校都能心安理得地拥有这个称号就不好说了。有些学校抓纪律非常严格,学校会把每个班的出勤率作为这个班的班主任的年底考核项。这样以来,班主任就要严格执行百分比出勤率,我们的孩子很难适应这样的环境,他做不到一周六天,每天从早7点到晚10点在学校。

第三个条件是孩子的基本认知调整好了。孩子的情绪稳定了,基本的认知有了变化,不再固执地认为不考第一就不去考试,也不觉得同学的一个眼神就是针对她的。

不管孩子去了学校,还是没去学校,我们父母面对患有心理问题的孩子,都要做以下几件事情:

首先,我们要有基本的认识,孩子的心理问题的好与不好,与孩子去不去学校不能画等号。

其次,我们的目的是从根本上解决孩子的问题,也就是要调整孩子出现了偏差的认知。而不是看着孩子能和同学聊天了,能出去聚会了就认为孩子没问题了。如果不知道如何调整孩子认知,可以看看这篇文章青春期出现心理问题,大一点就好了,是真的吗?

就像上面的那位曹妈妈,他儿子没有参加高考,准备下一年参加。但他的交往同学几乎全部是初中同学,没有高中同学,因为孩子在初中时有辉煌的成绩,当时老师和同学都看好他。

据曹妈妈说,现在只要催孩子去看看书,儿子就说那我就去做竞赛题了,而现实的情况是,他已经有一年半的时间没动过笔做题了,外部的环境也不允许他通过竞赛来再一次获得老师和同学的关注。

他沉浸在过去的“辉煌”中,不愿接受现在的自己学习“很渣”(他自己认为的,其实他的成绩依然在重点中学是中上水平)。如果他的认知不改变,即便是他去了学校,等到下一次考试结束后,很可能依然退回到家里。

花儿,家庭教育实践者。儿子在青春期出现严重心理问题,由于自己的无知,跳过很多坑,被人洗过脑,浪费了不少的金钱和时间,痛下决心学习青少年心理学。经过两年多的苦痛和喜悦,终于稳稳地展现出笑容。同步持续帮助一部分家长走上自我救赎和帮助孩子走出青春期困境的路。有青春期孩子困扰的父母关注我。


本文链接:http://www.ycxlzx.cn/?id=59

转载声明:本站发布文章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

相关文章